日期:2025-07-07 10:16:49
好的大资本优配,以下是您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,尽量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:
---
文/潘彩霞
2022年3月28日,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了它的71岁生日。在一场特别的直播活动中,95岁的资深翻译家文洁若现身镜头。她的两颊微微泛红,精神饱满,言辞清晰,令观众惊叹不已,纷纷称她为“译界大咖”。这样的赞誉实至名归,文洁若在翻译领域的贡献堪称杰出。她在翻译日文小说方面,尤其是数量上,是中国最多的翻译家之一。
展开剩余83%在她年届花甲时,她与萧乾携手合作,历时四年共同翻译的《尤利西斯》,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。尽管她在翻译领域取得了无数荣誉,文洁若依然表示,自己最珍视的身份依然是萧乾的妻子。
文洁若于1927年出生在北京,父亲是驻日的外交官。年仅7岁时,她便随父亲移居日本。父亲重视她的教育,除请了家庭教师外,还为她购买了许多小人书,并引导她说:“你可以将这些图中的文字翻译成中文,这就是翻译。”有一次,父亲带她去书店,指着一本日译本的《尤利西斯》说:“你看,连这么难的书日本人都能翻译出来。你如果努力学习翻译,未来一定能够在书上看到自己的名字。”
这些话深深印刻在文洁若的心中,翻译的种子就在此时悄然萌发。两年后,日本政变爆发,父亲被免职,全家返回北京,因不事权贵,父亲也因此失业。家庭的经济状况逐渐困窘,求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。穿着二姐的旧大衣,衣摆几乎拖地,文洁若遭到同学的嘲笑。然而,她并未为此动摇,反而更加刻苦努力。每年,她总是那位站上讲台领取优等生奖的学生。
自四年级开始,父亲便要求她将一本《世界小学读本》从日译本翻译成中文。每天晚上,他们坐在台灯下,父亲一边读书,她则一边翻译。在寂静的夜晚,文洁若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斑斓的世界。这套小学读本一共十本,经过四年的努力,她终于完成了这项翻译工作,这也是她的第一次翻译经历。
13岁时,文洁若进入了天主教圣心学校,学习英语和法语。由于家境困窘,她的学费是通过变卖家产筹集的。她心疼父亲,因此更加刻苦努力。那时,她唯一的一双鞋是四姐的旧冰鞋,冰刀已经被拆掉。
1946年,文洁若考入了清华大学外文系。那些年,周围的富家小姐们穿着昂贵的皮大衣,每周都去看两次美国电影,但文洁若从不羡慕她们。她穿着父亲的旧皮鞋,把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,埋头学习。她的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大学里,恋爱对她而言似乎总是与自己无关。她选了几门高年级课程,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走在校园里遇到手牵手的情侣,她不禁想:“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。”
大学毕业后,文洁若进入了三联书店担任校对。那时,她的父亲已经去世,母亲与三姐一起生活在一起。文洁若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三联书店逐渐声名鹊起。每当校对书稿时,她都会特别仔细地对照原书,指出其中的漏译与误译之处。她的认真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认可,1951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时,文洁若被调入其中,担任助编。
此时,她依旧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。对于婚姻和人生的其他大事,她从未考虑过。直到两年后,她遇到了萧乾。
1953年,文洁若正在校对一部英文转译的苏联小说。这本书的校样反复修改了五次,仍未能通过,于是她去向刚刚调来的萧乾请教。文洁若早已听闻过萧乾的大名,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大作家和记者,她对他充满敬佩。然而,萧乾给她的印象却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——他的幽默风趣使文洁若放松了心情,萧乾对她的耐心与鼓励也让她深受感动。
随着与萧乾的交往增多,文洁若发现他不仅是她学术上的导师,还是一位知音。他们在学问上的默契让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一次,萧乾邀请她去北海公园划船,经历了三次失败婚姻的他,迫切渴望拥有一个真正的家。约会那天,萧乾带上了6岁的儿子,他们在荷花丛中划船时,意外被出版社的同事发现。
同事们私下里劝文洁若:“一个曾被文坛泰斗痛骂的人,哪怕是和你关系再近,也注定没有未来,你怎么能和他走得那么近?”更何况,萧乾已经43岁,而她只有26岁!
面对外界的质疑,萧乾并未回避,反而在《大公报》上发表社论,批判文坛“称公称老”的风气,导致自己遭遇了批评与打压,创作受阻。至于他不幸的婚姻经历,他也毫不隐瞒,坦言自己曾经“甩过人,也被甩过”。萧乾直言:“正是这些弯路,让我变得更加清醒和明智。”
最终,文洁若被萧乾的真诚打动,她内心的声音告诉她:“这样的深情一生只能拥有一次,无论将来会遭遇怎样的困境,我都愿意为之付出一切。”这份挚爱深深打动了萧乾,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,他送给文洁若一枚精美的玛瑙胸针,胸针的锦盒背面写着:“感谢世界生了个雪子。”
“雪子”是文洁若的日文名。那天晚上,他们一起去看话剧,剧中人唱到:“我们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。”萧乾在她耳边轻声说道:“我40年的愿望也实现了——我找到了我的家!”
1954年,他们结婚了。没有婚礼,也没有任何人知晓。新婚之夜,文洁若仍然埋头在灯光下修改校样。
与萧乾的婚姻为文洁若的翻译生涯带来了新的动力。她的翻译速度大大提升,文字也变得更加自然和流畅。许多名家也开始对她的作品表示欣赏。夫妻二人默契十足,共同推动着翻译工作向前发展。
然而,命运弄人,政治运动悄然降临,萧乾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。当他听闻许多家庭因此破裂,他内心充满了恐惧。文洁若耐心安慰他说:“我永远不会离开你,孩子们也永远支持你。总有一天,你会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父亲。”
在那个艰难的时期,文洁若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。母亲需要赡养,生病的三姐需要照顾,三个孩子还需要抚养。她拼尽全力接翻译工作,赚取外快。每晚,她都要在小厨房的案板上工作到深夜两点。
1969年,萧乾一家被下放到湖北咸宁,已近六旬的萧乾被当作壮劳力。为了保护他,文洁若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女子,她敢于与排长争辩,替萧乾挑50公斤的泥,也替他值夜班,甚至用自制的煤油炉为他加餐。
多年后,萧乾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感慨道:“她在我心中是个超人。”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文洁若始终没有放弃萧乾,她尽全
发布于:天津市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